大家购置房产一般的目的无非两个,自己自住,或者房产投资。这两者在基础的内涵上实际上是有共性的。对于自住房,人们选择的标准自然是要符合自己对居住环境的要求,比如生活便利,景色优美,或者周边有特定资源,比如好的学校。对于投资房,其实选择标准是一样的,也是要符合以上提到的几点。可能的区别在于,自住房要更倾向于个人的需求,有时候可能会考虑到比较特定的个人喜好;而投资房则是要符合市场上多数人的需求,这样它才会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。
大家选择自住房的时候,有时会陷入一个误区。对于年轻人来说,现在买的一套房产往往不会是你一生的归宿。因为人的一生中,居住的地点通常会随着人生阶段的不同,发生很多的改变。比如单身或者年轻夫妇,可能会选择在繁华市区或者任何自己喜欢的区域定居。但当有了孩子之后,学区似乎就成了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。之后还有可能有各种诸如工作调动等的其他因素,导致有迁居其他区域的需求。
这样的话,即便是自住房,房产的增值性也就成了选择房产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。为什么呢?因为当需要移居其他地方的时候,之前房产的售卖时的资本增值,将会大大的影响你对下一套房产的购买力。不同区域的房产增值情况会有较大的差异,即便是同一区域,不同位置的房产价值也会不同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,我们现在就来对其中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剖析。
当我们对一个区域进行分析时,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PIE。P.I.E.既
人口(Population)
基础设施(Infrastructure)
就业(Employment)
这三点是一个地区发展前景的重要考量因素。
,区域人口
一个地区想要发展,一定要有相当的人口基数。因为居民是地区的,地区是要为居民服务的,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持,地区经济和商业很难得到较好的发展。而如果一个地区的商业不够发达,其人口承载能力也就会变弱,如此形成一个逆循环。
除此之外,不人口的数量会对区域造成影响,人口的质量也会对区域造成重大影响。一个区域的人口年龄构成、受教育程度等等都会营造出不同的社区氛围,从而也会带来不同的居住体验。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人们都希望自己的邻居和自己社会地位相称。而社会地位越高的人士,经济负担能力也就越强,这也是一个影响地区房价的重要因素之一。这就是所谓的“区域筛选居民”。
第二,基础设施建设
一个地区的政府规划,主要就体现在其基础建设上。政府规划包括诸多部分,比如道路修缮,区域划分(比如商业区划和住宅区划),学校、医院、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的修建等等方面。一个的、有规模的政府规划对一个区域的提升是非常巨大的。简而言之,就是政府砸钱来进行区域发展。当年政府对Barangaroo(情人港)投入69亿澳元进行升级改造,十年来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,政府规划的威力可见一斑。
举例来讲,目前较为典型的政府规划区为GreenSquare。政府投资130亿澳元对此地区开发、转型和提升,要将之前的一个仓储库房区打造成一个TownCentre。这个计划被称为“悉尼百年来大规划”,这也是为什么2017年GreenSquare火车站附近的房价增值过20%,而在去年的市场低迷期未见明显下跌,仍保持在一房80万以上的原因。除了市政设施等的建设,政府还会对区域进行rezoning,也会规划规划相应的就业区。这就是“基建创造就业”。随着GreenSquareTrainStationPrecinct内各个设施的逐步完工(图书馆已经完工,水上休闲在明年初完工),这个区域也正在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。这就是“基建吸引人口”。
第三,就业规模
就业是稳定一个区域内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如果说消费活动不用每天都进行,那工作一定是要天天都去的。所以如果一个区域内,或附近有大的就业区,这个地区的房产价值也就会水涨船高。
SydneyCBD为悉尼提供过50万个工作岗位,其周边辐射区域,比如GreenSquare、Mascot、Erskinville等自然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。除CBD之外,其他一些拥有就业园区的区域,比如MacquariePark、Rhodes、OlympicPark等,同样也会获得这个福利。而政府对这类就业园区也十分关注,在MacquariePark和Rhodes都设有ActivePrecinct,以帮助其发展。这就是“就业促进基建”。
总结一下。人口、基建和就业这三者之间关系紧密。就业固定人口,人口促进基建,基建反过来再吸引并筛选人口,同时基建还会产生就业,进一步吸引人口,如此形成正向循环。
以上就是一个政府规划区内的发展模式。因为这种地区是完全依靠人力后天打造出来的,我将其总结为八个字,“本为顽石,琢以成器”。
除了政府规划区,还有一种地区的房产也拥有巨大的升值潜力,那就是拥有资源的区域。
人们常说的资源通常包括特殊景观和名校学区等,但还有一些资源是大家之前可能没有意识到的,比如火车站。
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,交通是十分重要的一环。无论是外出娱乐还是购物,尤其是工作,交通的便利性都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。而悉尼的交通情况我们都清楚,市区内早晚高峰的堵车非常严重。因此不少人即便有车,去上班时仍愿意选择公共交通。公共汽车时间常常不准,班次少,乘坐体验也较差。相比之下,火车的可靠性就高得多。
就比如TopRyde,有个曾经住在TopRyde的朋友对我说,“没有火车的TopRyde就好像一个孤岛”。而之所以说火车站算是资源,是因为悉尼658个区,只有175个火车站。除去那些在荒郊野岭的火车站之外,即便是有人烟的地方,也不是每个区都适合居住的。相信大家只要看看自己目前住所附近的火车线,肯定有很多你都叫不出名字的站。所以一个拥有火车站并且还适宜居住的区也算是一种资源。
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常说的“景观”。景观常指水景和City景观,这类景观包括诸如东区的DoubleBay和RoseBay等的海景和海湾景观,以及Parramatta河沿岸的地区比如BreakfastPoint、Rhodes、WentworthPoint等的Parramatta河景观。
通常大家会觉得“海景房”这个词听起来就很高大上。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大多城市为内陆城市,拥有的水滨物业数量极其稀少,因此其价格往往也异常昂贵。就中国国内来讲,海景别墅的价格不用提,即便是江景和湖景的物业,价格也是天价,相关价格可参考上海临江的物业以及西湖附近的物业,均价每平米10万以上已是常态。
澳洲多数大城市都是滨海城市,而悉尼又有一个得天厚的地理优势,那就是Parramatta河。虽说Parramatta河被叫做“河”,但实际上其中的水是海水倒灌而成的。所以如果大家有观察过的话,Parramatta河是有潮汐的,而且在天气晴朗的时候,整条Parramatta河呈现出美丽的宝蓝色。加之有大片的绿地点缀在河畔,沿河望去,美丽而又壮观。
*上图为同一天在Rhodes拍摄的临水水景和23楼展厅的水景对比
但想看到这样的景观,并不是只要沿河就能看到的,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观景高度。同样的水景和City景观,从直接临水的house观看和从30层的apartment观看给人的感受会有巨大的差别。一方面是因为视野的更广更远,另一方面是因为光线反射角度不同,看到水的颜色也不会同。
而在之前提到的区域中,除Rhodes和WentworthPoint之外,绝大部分区域没有高层建筑,甚至还有不少区域是永久保留地,不可开发,这就使得这些可建造滨水高层的区域格外受人瞩目。而之所以Rhodes能够成为悉尼市政府的八大重点开发区之一,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是重要因素之一。配合着政府规划、就业园区以及商业区的发展,Rhodes已经成为了悉尼名副其实的“新贵区域”。我们知道,人们喜欢和向往居住的地方,其房产价值也自然是不言而喻的,而Rhodes在房产市场的表现也不断地验证着这一点。
总结下来,有房产增值价值的地区也就两种。其一,政府规划,以人为的方式提升其价值;其二,资源,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。
种拥有政府规划,称其为“本为顽石,琢以成器”。第二种拥有资源,我称其为“本为锦绣,锦上添花”。
温馨提示:文章源自网络,所述观点不代表尚澳观点,仅供参考!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文章中宣传素材(图片/视频/VR)部分源自网络,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;如原作者表明其身份并且停止使用该素材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!